本田最早推出K20A發(fā)動機就是搭載在Integra DC5車款上,由于K20A的血統(tǒng)源自堪稱「道路版賽車發(fā)動機」的F20C,因此在一推出之后就引起一陣改裝風潮,可惜引進數(shù)量相當稀少,而且?guī)缀醵际敲酪?guī)車款,搭載的發(fā)動機還是動力稍弱的白頭發(fā)動機。而這次介紹的這兩輛改裝DC5并非美規(guī)車款,而是以真正日規(guī)DC5 Type-R右改左而來,數(shù)量更是相當稀少。美規(guī)版的Integra DC5名為Acura RSX,分為Base與Type-S兩種車型,同樣搭載K20A發(fā)動機但動力分別為155hp與201hp兩款,而正日規(guī)版的Type-R車款動力達到220hp,且直上9000轉也不見發(fā)動機力道衰退,感受絕對不是美規(guī)車款可以比擬的。而紅色這輛DC5正是日規(guī)Type-R右改左而來,動力部份除了換上Buddy Club高角度凸輪軸與強化汽門彈簧、汽門帽外,基本上都還維持原廠機件,而這組凸輪軸角度高達319度之譜,簡直就跟比賽車的等級一樣。
 |
| 本車發(fā)動機換上了Buddy Club 319度夸張的凸輪軸,雖然動力可以有所提升,但低速扭力卻會減少,除非有特殊用途,否則一般道路使用絕對不太適合。 |
實際將這部DC5 Type-R開上路,K20A發(fā)動機的低轉速反應明顯比上一代所搭載的B18C來的優(yōu)異,畢竟多出的0.2L也不是假的,轉速一過5000轉后轉速表明顯加快腳步,新一代i-VTEC依舊保有一貫的瘋狂VTEC風味,轉速直上9000轉讓人有開渦輪車的錯覺,K20A性能優(yōu)異但精致度更加過人,六檔位的設計讓這顆發(fā)動機發(fā)揮的更加淋漓盡致,加上全段改裝排氣管渾厚聲浪鼓吹,容易讓人不自覺在直線道上貪了一些油門。接著架上D-Box進行零四測試,由于是NA設定,因此起步轉速設定在六、七千轉上下,接著彈開離合器,255/45/17 R888熱熔胎悶的一聲瞬間就將車輛帶出,接著換上二檔,i-VTEC開啟后動力源源不絕的竄出,順暢飽滿的的推力將車輛愈帶愈快,接著換上三檔、四檔完成400公尺加速,最后最佳成績跑出14.8秒,通過末速為166km/h,以一輛重達1260公斤的2.0L的NA車來說這個成績已經(jīng)相當不錯。
 |
| 內(nèi)飾方面保持原本Type-R樣式并未大幅更改,完整性相當不錯。 |
接著我們來看看另一輛藍色DC5,該車同??樣也是右改左的Type-R車款,不過在動力方面卻與前一輛不同,是采用K20A外掛渦輪的方式讓車輛動力大幅提升,而這種改裝方式在國外相當常見,但是國內(nèi)改裝實例卻相當少見,因為搭載紅頭K20A發(fā)動機的車輛本來就不多,且發(fā)動機成本較高,通常車主都會朝NA的方向進行改裝,渦輪化的改裝似乎有點違背這具發(fā)動機設計的意義。動力方面當然就是本文的主角K20A,經(jīng)過研究之后,發(fā)現(xiàn)其實K20A的品質(zhì)相當優(yōu)異,因此僅換上JE鍛造活塞、Crower鍛造連桿加以強化,而渦輪選擇上使用了RX-6這顆逸品級的暴力渦輪,打造一輛最快的DC5。
 |
| 由于本車并未大幅度改裝,因此電腦部份使用Hondata進行調(diào)校,以強化NA的效能。 |
其實硬體方面的改裝都不是問題,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在軟體的搭配,尤其是像這種走Closeloop的電腦系統(tǒng),如果電腦沒辦法搞定的話問題可是相當多的。本車使用HKS F Con V-Pro 3.24進行調(diào)校,增壓值則以EVC V設定在1.4bar的水準,盡管增壓值還沒有到極限,但這樣的設定就已經(jīng)讓這輛車擁有約600匹馬力的強大輸出。最后加上D-Box進行零四測試,本車由于只裝上了215/45/17 RE-01R半熱熔胎,因此起步時一、二檔不斷的空轉打滑,且三檔時增壓值一上來車輛就出現(xiàn)嚴重的扭力轉向拉扯而無法全油門加速,必須稍收油門讓車輛恢復穩(wěn)定,盡管動力大到車輛難以駕馭,最后還是輕松的做出零四12.9秒如此快的成績,末速度達到196km/h,已經(jīng)與臺灣前驅車最快紀錄相去不遠了,如果能解決扭力轉向的問題加上全熱熔胎,很有機會可以打破零四紀錄!
 |
| 零四成績:14.8秒通過末速:166km/h |
 |
| K20A品質(zhì)相當強健,可說是外掛渦輪很好的平臺,但是要注意K20A是走Closeloop系統(tǒng),一但調(diào)校的不好問題可是相當大條。 |
 |
| 由于DC5的擋火墻相當靠近發(fā)動機,因此渦輪芭蕉必須拉長到右側才能裝上大渦輪,這樣的設定國外也很常見。 |
 |
| 本車駕駛部分也相當清爽,所有的外掛儀表通通都集中在中控臺中央,以便駕駛可以掌握相關資訊。 |
 |
| 后行李箱內(nèi)飾置了AEM水噴射系統(tǒng)與電瓶,以減少車頭的重量提升操控性。 |
 |
零四成績:12.9秒通過末速:196km/h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