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是剛接觸改裝的車友,一般筆者都會先建議從換裝高性能輪胎作為第一步,先不論換裝輪胎對於車輛性能有多大的幫助,提高輪胎抓地力就同等於提升行駛安全,對於讀者來說只有正面的意義,但如何選購一組好的輪胎?接下來就看看以下的介紹。萬丈高樓平地起,不管動力有多大都必須透過輪胎來輸出,這是全車最唯一貼近地面的地方,也是改裝最先著手之處!以現(xiàn)今的交通工具來說,只要在地面上跑的都是以輪胎作為驅(qū)動的媒介,因此不管什麼車型、不論動力多大,都必須藉由輪胎來行駛,輪胎的好壞不僅關係著輸出表現(xiàn),更為重要的是「輪胎是行車安全的基礎」! 通常廠商都會在胎壁上註明輪胎的相關資料,這是做為分辨尺寸、形式、磨耗指數(shù)等資訊的依據(jù)。 如果讀者想要體會改裝樂趣而進行升級時,建議從輪胎和鋁圈開始,一般來說,輪胎鋁圈的升級建議在二個等級以內(nèi),所謂的二個等級就是輪胎與鋁圈的「尺寸」,比如原廠鋁圈規(guī)格為14寸,一般建議的升級幅度為15寸,最大為16寸,這個建議是考量輪胎外徑較為接近,以及不影響避震器運作行程為前提,因為過大的尺寸容易造成行經(jīng)不平路面時,輪胎因避震器運作而與輪拱接觸,輕則導致輪胎不正常損壞,重則會因接觸力道過大而影響行車安全! 性能胎等級以上的輪胎胎塊會比較大,以爭取更好的抓地力,但相對的噪音、排水性能都會大打折扣。 一般輪胎升級有一個簡單的原則:「加10減5」!這是一個簡單的公式,因為一般輪胎的規(guī)格標示為「胎面寬度/扁平比/輪轂直徑」,比如205/45R17,205為胎面寬度,通常以mm為單位,45則是輪胎的扁平比,代表著胎壁的高度為胎面寬度的45%,而R17則為輪轂直徑,也就是說這條輪胎必須裝在17寸輪轂上。而所謂的「加10減5」指的就是胎面寬度加10,扁平比就必須減5,若依照前述的規(guī)格來說,如果換裝胎面寬度215的輪胎時,扁平比則必須降低為40!這個原則是以「相同的輪轂直徑」為前提,如果將不同的輪轂直徑列入考慮,就必須換算輪胎外徑,比如說,原廠輪胎規(guī)格為185/70R14、鋁圈為14寸時,升級15寸鋁圈必須搭配195/50R15的輪胎,才能最為接近原廠外徑。 胎圈的平衡校正相當重要,因為輪胎隨時都在高速轉(zhuǎn)動,只要平衡沒做好就會發(fā)生抖動的現(xiàn)象。 通常在選擇輪胎時,「抓地力」是最大的考量因素,而跟抓地力有關的元素有二,第一個是輪胎的磨耗指數(shù),第二為胎面紋路,一般來說,胎面紋路愈細膩,代表這條輪胎愈安靜,這是廠商設計時的考量,趨向性能表現(xiàn)的輪胎胎紋會愈少,相對的接觸地面的面積也愈大,所以行駛時會產(chǎn)生較大的噪音。至於磨耗指數(shù)通常以數(shù)字來標示,一般來說,每個輪胎製造商都有一個自己設定的標準,并且將其訂為100,這是以材質(zhì)來區(qū)分,數(shù)字愈大代表輪胎愈硬、愈耐磨,當然抓地力也會較差,數(shù)字愈小則表示輪胎材質(zhì)愈軟,較不耐磨,不過抓地力相對比較好。 胎壓會影響抓地力、磨耗與舒適性,不同尺寸、品牌的輪胎最適當?shù)奶憾疾幌嗤?,必須依靠技師的?jīng)驗來進行設定。 一般來說,磨耗指數(shù)在180以上者稱之為街道用胎,介於140~180之間者,通常稱之為性能胎,100~140之間的一般除稱為半熱熔胎,80以下者則稱之為全熱熔胎,不過這只是一般簡單的分辨方式,現(xiàn)在因為科技進步的關係,磨耗指數(shù)已經(jīng)逐漸成為一個參考值,愈來愈多廠商已經(jīng)不將這個數(shù)值註明在產(chǎn)品上了!所以在選擇時基本上還是以胎面紋路為原則,如果要求操控表現(xiàn),就儘量選擇胎紋較少者,如果要求安靜舒適,就選擇胎紋較多較細者,這是最簡單的分辨方式。 換裝新輪胎之后還必須進行重新四輪定位,除了減低輪胎的磨損之外,正確的定位才能將輪胎性能完整的發(fā)揮出來。 熱熔胎雖然擁有絕佳的抓地力,但胎面通常排水效果相當?shù)?,甚至有的熱熔胎沒有側(cè)向排水紋,完全是以競技為取向因此僅能在賽道上使用,一般道路還是以高性能街胎為佳。 道路用胎并不完全以性能取向為主,排水性、耐久性、肅靜性等,通通都是選購輪胎的考量。 |
GMT+8, 2025-11-26 00:36 , Processed in 0.036956 second(s), 25 queries .